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发布时间:2020-12-03 来源:海南海药 浏览次数:170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建议》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要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塑造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在《建议》中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遵循发展规律、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必然选择。我们党作决策、作规划,历来高度重视对发展环境特别是机遇和挑战的分析判断。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近20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十四五”规划《建议》作出了新的重要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头浪,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明显提高。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各方面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这其中有许多新机遇、新挑战,大机遇、大挑战。第二个特点是危中有机、危可转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变化,需要辩证认识机遇和挑战的关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会开顺风船;又要勇于逆势而上,会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力有序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为发展赢得了先机、占据了主动。这生动说明了一个道理:危中有机,克服了危就是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特别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十四五”时期一定能够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谱写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大国经济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国内循环居于主体地位。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供给和需求对于经济循环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再平衡取得显著进展,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方向发展。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大约10%下降到2019年的1%左右,外贸依存度也由最高时的67%下降到2019年的31.8%,经济增长越来越多依靠国内消费和投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多保持在90%以上,有的年份超过100%,国内大循环的动能明显增强。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甚至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可见,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

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决不是封闭的国内经济单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而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层层要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需要把握好以下重点。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是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我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我们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堵点。打通堵点要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在生产环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分配环节,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流通环节,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实现货畅其流。在消费环节,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既能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又能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市场机会。

深入参与国际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是人心所向。经济全球化虽然遇到逆流,但是今后还会在曲折中深入发展。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积极塑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大市场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底气所在。我们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国内强大市场,使我国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沃土,使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发展。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而是意味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展望未来,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规模将会持续扩大,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会继续提升。

做好改革、开放、创新三件关键大事。“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启航”规划,《建议》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点,同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清晰的展望。这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共识,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增强战略一致性。无论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还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关键是要练好内功,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办好的事情很多,其中有三件事情特别重要,这就是改革、开放、创新。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14亿中国人民的活力充分迸发,创造更多物质文化财富、实现更加美好生活、逐步迈向共同富裕,这种推动现代化的力量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的。开放是促进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启示。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绝不动摇。通过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机会。这既有利于我国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做好改革、开放、创新三件关键大事,我们就一定能够顺利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