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05-23 来源:海南海药 浏览次数:3509
海南日报 ( 2006年5月23日 第7版) 记者 陈平
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是我省唯一一家在国内主ha板上市的医药类企业。以前由于连年经营不善,亏损累累,该公司两度被深圳交易所警告从而戴上“ST”的帽子,濒临破产,面临退市。2001年二次重组前,累计亏损7.6亿元,企业总负债高达6.5亿元,总资产仅3.9亿元,严重资不抵债。深圳南方同正投资有限公司二次重组后,在海口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续四年实现盈利,累计上缴国家税收8897.83万元,超过前十年的总和。每股收益从四年前的-1.29元,增加到0.11元;每股净资产也从-1.23元增加到1.03元。企业的总资产达5.05亿元,总负债仅为2.12亿元,资产负债率由162.41%下降到42.04%,并在去年一举摘掉“ST”帽子和成为海南省第一家顺利完成股改的本地上市公司,可以说,现在的海药已经不是过去破败不堪的海药,它已变成一个脱胎换骨、充满生气的全新的海药。
近段时间,记者在海南海药的所见所闻,无不印证了这一点。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去年海南遭受的百年不遇的达维台风时期。尽管当时外面狂风暴雨,但在银洲宾馆的会议室内,一场关系到海药生死存亡的营销大会在公司董事长刘悉承的主持下正开得正酣,该会议从上午10点一直开至次日凌晨4点才结束。
1962年出生的刘悉承董事长,曾长期从事医药研究和经营,并为此获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还被授予“优秀青年企业家”等称号,是典型的专家型企业家。自担任海南海药董事长后,他发现制约海药发展的瓶颈是销售。于是,他决定亲自分管销售。为此,他把主要精力放在销售体系的完善和市场网络的建设上。据了解,他往往一个月就有20多天在外出差,终日风尘仆仆,奔波在销售第一线上,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从全局把握市场和销售,从而科学而迅速地决策。这从其最近的日程上就可见一斑。上周末下午,刚在公司参加完股东大会的他,晚上就马不停蹄地坐飞机到北京参加海虹电子商务举行的一次药品采购网上招标会;接着赶往成都出席全国原料药交易会;嗣后,又赶往西南片区与公司人员研究市场开拓问题。由于他终日奔波在外,记者几次想约见采访均未能如愿。
在董事长的表率带动下,尽管受2005年初政府第17次降价等因素影响,但公司依托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强有力的销售队伍,产品很快打开销路并实现稳步增长。如注射用的头孢西丁在2005年抗生素销售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215%的大幅增长;特素继续在国内抗肿瘤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在连年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去年仍然实现了超过2位数的增长,市场占有率高居全国首位。进出口业务也取得大的突破,肠胃康颗粒出口量创历史新高,2005年共出口71.71万盒,比去年增长58.6%。同时,该公司在越南成功注册了进口许可,是海南省药监局上报的我省唯一一家医药类出口龙头企业。
产品的竞争,也是成本的竞争。在节能降耗上,海药人可以说是锱铢必较,无所不用其极。在海药采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药品生产,由于其特殊性,除了必须保证清洁卫生外,还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因此,空调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海药参观时,你会发现,一些车间凉凉的,而另一些车间则感觉不到一点冷气。一问才知道,由于药品是流水线生产的,一些部门有时会由于上道工序的原因而导致暂时待工,从而造成中央空调在未生产区域制冷浪费的现象。于是,他们通过技术改造,采取区域控制方式解决了电耗问题,为此节省了近30%的能源消耗。
实际上,像这样狠抓物耗能耗管理工作,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的事例,在该公司还可以举出许多。如,重新修订产品成品率及产品物耗考核标准下发车间执行,对每批产品生产过程各道工序分项进行物耗监控,逐项记录、清点,做好盘点及分析;修订并严格执行定额领料标准,根据车间生产控制车间物品领用数量,做到用多少领多少,从根本上杜绝浪费,减少损耗;加强车间技能岗位培训,提高岗位操作技能,通过评选岗位操作技术能手,全面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因人员操作造成的损耗;改善肠胃康生产工艺,对肠胃康混合膏回收及可用颗粒从煮混时间、加水量控制、筛网目数等工艺进行了大量的试制研究工作,最终使收膏率从92.4%提高到95.6%,使可用颗粒从79.7%提高到84.8%。此外,该公司还专门聘请从英国MBA留学归来的王刚副总加强企业管理。他上任后,发挥所长,引进国际上一些先进管理理念,注重公司长期发展和短期目标,建立起一套科学全面的考评体系,如他引进实施的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运行半年后,使公司的应收帐款有效降低了近15%。
对沪深股市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由于我国股市的先天不足,大股东往往都是想方设法掏空、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但在海药公司里却是颠倒过来的,上市公司目前仍占用了大股东大量的资金。重组前,公司债务沉重,流动资金匮乏,难于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大股东深圳南方同正投资有限公司自2001年底入主公司以来,始终把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为股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在银行贷款逐年下降下,投入自身资金化解了企业巨大的债务包袱,引进战略投资者收购了成品药的上游生产企业,调整品种结构,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了上下游一体化完整的产业链,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四年来累计对上市公司投入现金14120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持了企业的发展。鲜为人知的是,2005年4月该公司一次性偿还华融资产公司海口办事处历史债务(公司第三大股东)的1500万元中,其中,1000万元是大股东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