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14 来源:海南海药 浏览次数:1574
深夜12点,重庆忠县乌杨项目园区的建筑工地,项目指挥部二楼的灯依然亮着,还有人在伏案工作,她就是产业基地项目的总指挥、海南海药副总经理、共产党员陈桂娥。
她已经在这个工地上奋战了一年零两个月。项目组的人都清楚,在陈总的心里,时间比什么都珍贵,她长年累月都在夜以继日地加班,办公室的灯,晚上十点前没有熄灭过,后半夜还在工作也是常态,不管忙到多晚,第二天早上八点,她一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时间不够用啊!”这是陈桂娥经常说的话。
归零,从新开始
西部(忠县)医药产业基地是海南海药的重点规划项目,目标是建成“国内高端原料药生产示范企业”,各方面都高度重视。
虽然在直辖市重庆境内,但忠县至今仍未通火车,距江北国际机场还有180公里。而项目所在地距离忠县县城还有10公里。
谁去负责这个项目?
在反复斟酌和筛选后,公司党委选定了陈桂娥。她在制药企业有着近30年的工作经验,对生产流程、设备和基建都有经验,而且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让她作为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是最佳人选。
她能同意吗?女儿刚参加工作,家里还需要她操持,到那么远的地方负责这么大的项目,会不会让她为难?
公司领导试着征求她的意见,没想到,53岁的陈桂娥欣然接受组织安排,简单整理了行装,带领三个年轻人“挂帅西征”。
时间最重要
熟悉陈桂娥的人都说,陈总这么多年好像都是那么干练:短发、工作服或POLO衫、穿了很多年的黑皮鞋或者运动鞋,还有那只老式手表。
几乎没有人见过陈总化妆,更别说时尚新潮的裙装或首饰,更和她无缘。大家都知道,她不是不爱美,实在是没时间捯饬。谈起这些,陈总指着那块老式手表笑着说:“我不爱戴那些东西,我已经把最重要的东西——时间戴在手上了”。
午餐晚餐,陈总总是比同事们晚到十五分钟,这时候食堂窗口基本都没人了。打饭的师傅习惯地等待这位“姗姗来迟”的顾客。项目组的同事问她为什么不“与民同餐”,她说:“来早了还得排队,晚来一会儿,正好可以多忙点儿工作。剩下这排队的时间就是白赚的呀!”
晚饭后,同事们邀请她一块儿在附近走走,她总是不好意思地重复着同一句话“明天吧”!
看得见,才踏实
项目初期,现场办公条件还不成熟,项目组在距离现场十公里的老厂办公,每天两头奔波。工期日益紧张,陈桂娥决定搬到施工现场边上的红砖平板房里。这里既是办公室,也是宿舍。
“乔迁新居”那天,项目组的同事们在尘土弥漫的办公楼前下车,都有些茫然。陈总笑着鼓励大家:“虽然条件艰苦点儿,但咱们能够24小时看得见项目现场,心里也踏实。咱们高高兴兴搬家,中午让食堂给咱做点好吃的。”说罢带头往楼上搬东西。
陈总选了位于二楼最南边的办公室,房间东面有扇大窗户,窗外就是施工现场的进出口,这里距离施工现场最近,也是观察现场最全面的地方。每当处理完案头的工作,陈总就站在这扇窗前,看早晨施工开始,晚上施工结束。她说,看着工地一天一个样,充实、踏实。
与时间赛跑
陈桂娥深知项目建成的重大意义,早一天投产就意味着赢得先机。陈桂娥主动提出,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加快推进施工进度,要打一场攻坚战。陈桂娥对同事们说:“我们要与时间赛跑,而且要跑在时间前面”。
各部门在陈桂娥的调度下,一天当成三天用,紧锣密鼓地往前赶,积极与施工方沟通衔接,紧盯现场进度,第一时间解决困难。
素有“火炉”之称的重庆夏季时间长,高温接近40℃,成了施工进度的“拦路虎”。陈桂娥提出:温度高热情更高,条件苦更要吃苦。她把天气预警图贴在窗户旁,时刻关注天气情况,上面全是密密麻麻标红的记录。施工方和项目组在她的感召下,挑灯夜战,追赶进度,多个建筑的主体框架结构按时完成,还有几栋厂房比原定施工计划提前封顶。一个又一个标志性节点按预期完成,激发了大家的干劲儿。陈桂娥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个别车间比原计划进度慢了,比赛还没到终点,与时间赛跑,我们还有机会,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言弃”。
这些年来,陈桂娥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每一个荣誉都是实至名归,赢得同事们的钦佩和敬重。但她始终都很谦虚:“不要宣传我,我没有什么值得报道的,同事们比我辛苦,功劳都是他们的,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